媽媽餵品牌危機事件:短影音行銷踩紅線,3大失誤與5個補救行動
- 大綜顧問
- 8月2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母嬰品牌「媽媽餵」因短影音誤導資訊引發公關危機,影片爆紅破120萬觀看。本文深入解析事件核心原因、短影音行銷風險,以及品牌應採取的危機處理策略。
媽媽餵短影音公關危機:品牌如何陷入輿論風暴?
母嬰品牌「媽媽餵」因一支短影音爆紅,影片內容以誇張形容方式暗示「配方奶糖分過高,相當於喝兩瓶全糖可樂」,引發醫界與家長群體的強烈反彈。
影片在Instagram上突破 120萬觀看,但因資訊誤導而造成信任危機。本篇文章將從:事件解析 → 品牌錯誤 → 危機原因 → 補救策略 四大面向,提供完整公關危機分析。
事件背景:媽媽餵短影音引爆爭議
影片內容:誇大「配方奶含糖量」問題,暗示嬰兒飲用會等同喝下大量糖分
觀眾反應:家長群體恐慌、醫師與營養師反駁
流量效應:影片突破120萬觀看,演算法強力推送
品牌立場:後續聲明稿仍強調母乳優勢,態度偏強硬,未下架影片
媽媽餵短影音公關危機的三大錯誤
錯誤一:誇張行銷 VS 資訊正確性失衡
短影音為了在「黃金三秒」內抓住觀眾注意,犧牲了資訊完整性,造成專業領域的誤解與信任崩塌。
行銷策略:震撼標題與情緒導向
問題風險:醫療資訊錯誤屬於高度敏感領域
結果:專業人士反駁 → 品牌形象受損
錯誤二:公關聲明立場強硬
媽媽餵的聲明稿再度挑動爭議,甚至提到「核能」議題,導致輿論升溫。
缺乏緩衝:毫無自省,面對社群仍為自身觀點強詞奪理
未平息情緒:原先目標客群也受到負面影響
錯誤三:未即時啟動危機管理
影片未下架、沒有及時進行風向管控,讓爭議持續擴散,流量失控。
公關觀點:為什麼短影音成為危機放大器?
短影音演算法決定了曝光範圍。
特點一:平台偏好高互動、情緒化內容
特點二:內容越極端 → 曝光越廣 → 爭議越大
特點三:用戶會二次創作擴散,造成多輪輿論效應
這起事件本質上不是單純的品牌錯誤,而是「短影音平台邏輯」與「品牌核心訊息」的衝突。
五大危機處理策略:媽媽餵應該怎麼做?
策略一:緊急澄清與事實重建
主動針對「糖分資訊」邀請醫師協作澄清,拍攝第二支短影音解釋正確資訊,降低負面爭議,重建專業信任。
策略二:軟化品牌聲音
公關稿口吻避免對立,承認誤導的可能性,展現負責態度,善用第一人稱,創造情感共鳴。
策略三:短影音策略重新定位
區分「情緒行銷」與「專業資訊」,強調會改善短影音行銷策略方針,增加影片中專家背書,降低誤導風險
策略四:開啟封閉式社群溝通
與核心用戶進行深度對話,透過詢問與反饋機制重拾忠實客戶信任,提供會員專屬母乳與配方奶資訊。
策略五:建立長期危機應變SOP
危機等級分級管理(小爭議、中型輿論、大型公關危機),預設回應模板與諮詢專業醫療顧問,快速審核、迅速發布、控管風向
品牌危機不只是錯誤,更是重塑機會
媽媽餵短影音公關危機暴露了兩個問題:
品牌在傳遞敏感資訊時的專業風險
短影音演算法放大爭議的特性
若品牌能主動道歉承認錯誤、協調專業聲音,並重新設計短影音策略,不但能止血,還有機會翻轉聲量,轉危為機。





